一粒高粱的“汾酒芯”與“中國芯”丨探秘汾酒“第一車間”
一顆名叫“汾酒1號”的高粱種子,鏈接起了山西沁縣和汾酒集團。
這顆種子的科研名稱叫做晉雜22號,它讓山西沁縣成汾酒集團的四個高粱原糧基地之一。
從沁縣向西北出發(fā),可以繞山西省省界兩圈的3600余公里,穿越汾陽,到內蒙古河套地區(qū)烏拉特中旗,再到吉林省的乾安縣和榆樹市。
汾酒的四大高粱基地沁縣基地、汾陽基地、內蒙古河套基地、東北基地便已踏遍。
仔細在地圖上端詳,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條北緯35-45度之間的黃金種植帶,在種植環(huán)境、科技支撐和基地支撐背書之下,汾酒品質得到可持續(xù)發(fā)展。
高粱種業(yè)“中國芯”的先行者
汾酒的四個高粱原糧基地,其一分布在山西沁縣。
山西為什么生產優(yōu)質高粱?這得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講起,從高粱育種講起。
據媒體報道,山西農大高粱所所長邵林生曾介紹,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山西農大高粱所牛天堂老師作為高粱所第一代領軍人,提出了高粱“二矮型”育種模式,帶領團隊利用高粱雜種優(yōu)勢選育高產優(yōu)質品種,將中國雜交高粱育種工作推上了國內國際新高度。
所謂“二矮型”育種模式是指選擇兩個矮型基因的材料育種,此舉開創(chuàng)了我國利用矮稈中國高粱做恢復系配制雜交種的先河。
▲晉雜22號
這個階段育成的高粱雜交種——晉雜5號、4號、1號,在全國累計推廣面積1.06億畝,增加社會效益10億元。高粱雜交種晉雜5號、4號、1號,三個品種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
可謂,從根本上緩解了當時北方人民的吃飯問題。
在這里誕生的晉雜12號,更是在國際上開創(chuàng)了A2細胞質高粱雜交種商品化利用,對豐富高粱雜交種遺傳基礎、增加雜交種類型、改變雜交高粱生產長期利用單一細胞質局面,以及對避免和解決高粱?;郧秩静『Φ牧餍芯哂兄匾饬x,在國際、國內產生重大影響。
此后,誕生的晉雜22號等汾酒釀造專用品種,則成為酒醋釀造企業(yè)和農民眼里的香餑餑,由此強力支撐起了火紅的山西旱作高粱產業(yè)集群,該集群在2020年成為農業(yè)農村部、財政部批準建設的50個優(yōu)勢特色產業(yè)集群之一。
釀造系列專用高粱品種——晉雜22號、晉雜23號、晉雜18號成為汾酒釀造專用種,分別定名為“汾酒1號”“汾酒2號”“汾酒3號”,新品種成功突破了專用高粱品種和釀造產品脫節(jié)的瓶頸,為汾酒集團的提檔升級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最近幾年,業(yè)內逐漸認識到釀酒高粱專用品種的重要性,例如用晉雜22號高粱所釀造的清香型大曲白酒,優(yōu)質酒率較高,出酒率穩(wěn)定,且具有復合香氣,回甘,余香較為突出,定為高端汾酒釀造專用高粱。
同時,全國白酒企業(yè)五糧液、洋河酒廠、瀘州老窖、西鳳酒、劍南春、江小白、古井貢酒、伊犁特曲、衡水老白干、北京二鍋頭等20余個釀造企業(yè)也大量應用晉雜22號作為優(yōu)質釀造原糧。晉糯3號糯高粱品種被瀘州老窖、郎酒等企業(yè)大量應用。
不難看出,“火紅產業(yè)”的背后是三代科研團隊50年接續(xù)民族種業(yè)自強的默默奉獻和付出。
50年里,山西農業(yè)大學高粱研究所三代科研團隊立足時代之需,圍繞生活能溫飽到生活質量高,持續(xù)開展技術攻關研發(fā)新品種,始終引領著中國高粱種業(yè)和產業(yè)的發(fā)展。
專用,不僅僅是種子
汾酒黃金高粱帶的基地布局,地域跨越3600多公里,這樣一來,種植和管理成本極高。
汾酒是如何考量的?這個秘籍是“一選一輪法”。
所謂一選,是指高粱應選擇土地肥沃、土層深厚、地力均勻、地勢平坦、灌排方便、遠離污染,且微酸性至弱堿性的土壤或砂質壤土地種植。
所謂一輪,是指高粱種植忌連作,會造成嚴重減產。應與大豆、棉花、花生、麥類、薯類等淺根矮桿作物,實行3-5年的輪作換茬,以利于恢復地力和減輕病蟲害,為高產穩(wěn)產奠定基礎。
▲汾酒高粱種植基地
地域跨越3600多公里的汾酒四大高粱基地,從地理位置來看位于“兩盆兩原三河”,即長治盆地、晉中盆地、河套平原、松遼平原,而這“兩盆兩原”又分別處于著名的汾河流域、黃河流域、松花江流域三河流域內,完全符合“一選一輪法”的兩大要點。
此外,專用,不僅僅是種子。
不僅研發(fā)“專有種子”,為了確保汾酒品質的穩(wěn)定,在原糧供應方面,汾酒還建立了自己的原糧基地,包括肥料、運輸物流等方面均實現(xiàn)了“專用”。
2018年以來,汾酒高層曾規(guī)劃了四個一流基地,其中之一就是建設國內一流的原糧種植基地。目前,汾酒的原糧基地已達120余萬畝,其中,高粱基地達到了65.5萬畝。
一粒高粱種子,串聯(lián)了科學與品質、車間與田地、酒廠與農戶,讓一縷縷清香在大地上愜意飄灑,沁人心脾。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