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特稿:這就是汾酒(下)
一千多年前的某個清明時節(jié),春雨綿綿。飄零在外的游子,頭戴雨笠、身著蓑衣行走在泥濘的小路上,看到了雨中戚戚然為先人掃墓的人群,心生惆悵、愁苦之情。行走天涯之人,落魄在天寒地遠中,酒家或許是他最渴望也最容易觸及的溫暖。
于是,在牧童的指引下,行路人來到了杏花村。后來,便有了杜牧游歷杏花村后所作的《清明》一詩。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自此,“杏花村”名揚天下,并成為好酒產(chǎn)地的代名詞。
近代以來,諸多專家、學者都在考證,詩中的“杏花村”究竟在哪兒?更多學者認為詩中“杏花村”在河東,也就是現(xiàn)在的山西,進一步說是在汾陽。
清香史記
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杜文玉表示,中國有十幾處地方名為杏花村,涉及到酒者只有三處。從杜牧一生行跡來看,“杏花村”應在汾陽,《并州道中》《邊上聞笳三首》等詩作可為佐證。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教授石云濤認為,杜牧早年曾有北上游邊的經(jīng)歷,走“太原—長安驛道”返回長安,途中恰恰經(jīng)過汾陽。
在山東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王賽時看來,詩中“杏花村”是杜牧吟詠唐代美酒的一個落腳點,而“杏花村”的含義早已經(jīng)從一個落腳點擴散為中華美酒和酒文化的代名詞。當今,唯有汾酒足以匹配。
杏花村之酒,最早載于正史首見于北朝,名曰“汾清”?!侗饼R書》卷11《文襄六王傳》記載,“帝在晉陽,手敕之曰:‘吾飲汾清二杯,勸汝于鄴酌兩杯。其親愛如此’?!薄暗邸奔粗副饼R武成帝高湛,在“鄴”者則是河南康舒王孝瑜。
“汾清”之名,得之于地名、得之于酒體。杏花村所在之地,在南北朝時期曰之“汾州”;所釀之酒口感醇香、色澤清亮。
南北朝時期飲酒成風,“汾清”能夠上達天聽,可見其酒質(zhì)已經(jīng)在諸多酒種中脫穎而出。
及至唐代,取“汾清”而代之的是“乾和酒”,同樣產(chǎn)自汾陽?!短茋费a》卷下提到“河東之乾和”、《山西通志》卷47記載“唐人言酒之美者有河東乾和”。
“乾和”,其實就是減水或少加水的意思。作用在于加大酒醅的濃度,可以說是中國釀酒復式發(fā)酵的重大飛躍。
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安介生表示,唐代山西中部地區(qū)得益于水環(huán)境的改善以及水利建設,溝渠縱橫、水域生態(tài)良好,這就從外在環(huán)境上為“乾和酒”的釀造提供了有利條件。而“乾和酒”的聲望一直延續(xù)到了宋代,直到清代還能見其身影。
到了元朝,汾州釀酒出現(xiàn)了巨大的革新?!渡轿魍ㄖ尽肪?7《物產(chǎn)》記載:“汾州府,酒有羊羔、玉露、豆酒、火酒之名?!逼渲小盎鹁啤奔礊闊?。燒酒,實際上就是蒸餾酒,因度數(shù)高、味道勁烈,才得名“火酒”。
隨著銷路漸廣,汾州火酒被通稱為“汾酒”。
元代末年,戰(zhàn)爭連綿不斷、自然災害頻發(fā)導致饑荒頻繁,很多地方都是田地荒蕪、人煙斷絕。山西卻是一個例外,風調(diào)雨順帶來連年豐收,經(jīng)濟繁榮引得人丁興旺。大量難民的涌入,使得河東一帶成為當時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qū)。
明代建立之后,為了穩(wěn)定新生政權、發(fā)展經(jīng)濟,明太祖朱元璋頒布了移民政策。其后,五十余年里,先后共進行了十多次大規(guī)模移民,皆是由山西遷出,直接遷入到豫、魯、冀、京、皖、蘇、鄂、陜、甘、寧等地。
在遷徙隊伍中,存在著大批習得杏花村釀造技藝的釀造匠人。他們落到哪里,就在哪里扎根釀酒。由此,汾酒釀造技藝在全國得以廣泛傳播。
而這,僅僅是萬里清香路的一部分。
同樣是在明代,一個商幫崛起了。自此,縱橫明清商界500年的晉商,開啟了匯通天下的輝煌之路。
山西商業(yè)源遠流長,但一直沒有形成商人勢力。明朝“開中制”政策實施之后,晉商興起,并出現(xiàn)了自己的商業(yè)組織。而晉商所帶動的清香路,是兩種不同的路徑,原因在于“汾酒”在其中的角色是主角還是配角。
作為配角,汾酒是晉商羈旅在外的精神慰藉。商場、官府的觥籌交錯,茫茫草原、戈壁的驅(qū)寒,婚喪嫁娶的民俗交往以及情緒宣泄的肆意昂揚,汾酒伴隨著晉商“走四方”,所到之處,皆是清香。
作為主角,汾酒是晉商馳騁商界的利器。或是將杏花村產(chǎn)的汾酒運往外地售賣,或是請杏花村的釀酒匠人到全國各地釀酒,或是在杏花村里建立起生產(chǎn)基地,樹立行業(yè)標桿……汾酒被晉商推向了四方。
于是,萬里清香路逐漸清晰。
巴拿馬甲等大獎章之謎
1915年,為慶祝巴拿馬運河被開鑿通航,美國舊金山舉辦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從2月20日開展、到12月4日閉幕,展期長達9個半月。
中國白酒首次走出國門,參賽的紀錄、獲得的獎項成為國內(nèi)諸多白酒品牌實力的背書。
▲《中國參與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記實》中曾對山西汾酒獲甲等大獎章有所記載
然而,獎章的設置造就了最高獎項成謎。
誰摘得了桂冠?
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獎項設置的說法不一,較為可信的是博覽會共設6個獎項,(甲)大獎章、(乙)榮譽獎章、(?。┙鹳|(zhì)獎章、(戊)銀質(zhì)獎章、(巳)銅質(zhì)獎章、(丙)鼓勵獎只給證書不發(fā)獎牌。
可見,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最高獎并非金獎,而是甲等大獎章。
根據(jù)當年赴美賽會監(jiān)督兼任籌備巴拿馬賽會事務局局長陳琪所著的《中國參與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紀實》記錄,參展得獎的物品,是按照“官廳”“各協(xié)會”“商會”“商號得獎姓名”記載。
▲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盛況及汾酒所獲甲等大獎章
(甲)大獎章的名錄下,山西(官廳)高粱汾酒赫然在列。
而山西官廳送展的高粱汾酒,出自當年的酒業(yè)商號——義泉泳酒坊。
義泉泳酒坊,是由當時的寶泉益酒坊兼并其他兩家作坊改名而來。寶泉益酒坊,則是修建在北宋時期的釀酒作坊“甘露堂”的原址上。
▲楊得齡
那時,掌管釀酒、賣酒的是楊得齡。
楊得齡,14歲只身來到汾州做酒坊學徒,21歲成為三掌柜,26歲成為寶泉益酒坊大掌柜。1915年,擔任義泉泳的經(jīng)理。
獲獎消息傳回國內(nèi),山西督軍閻錫山親自接見了楊得齡,并贈匾“馳名中外”“味重西涼”。同時,還派專人與楊得齡協(xié)商合營,但因意見不合而擱淺。
▲晉裕汾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商標注冊證
閻錫山的副官張汝萍,決議以私人集股辦理。于是,晉裕汾酒有限公司在1919年1月正式成立。經(jīng)營方式為由義泉泳供酒、晉裕公司經(jīng)銷,經(jīng)理均由楊得齡擔任。
立志于釀制與售賣汾酒為終生事業(yè)的楊得齡,為晉裕汾酒有限公司定下了“振興國酒,品優(yōu)價廉,信譽至上,優(yōu)質(zhì)為本,決不以劣質(zhì)欺世盜名”的核心理念。
而清香之路,延伸到了海外。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山西汾酒被貿(mào)易公司灌裝運至天津港口,進而遠銷海外。
2007年,南美洲秘魯,一位來此公干的中國人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一瓶近百年前的山西汾酒。
什么是汾酒?
仿佛冥冥之中的注定,15平方公里的杏花村遺址正好將如今的汾酒集團生產(chǎn)車間囊括在內(nèi)。從杏花村遺址西行不到500米,是汾酒老作坊博物館,距離汾酒集團步行2.5公里、車程7分鐘。
晉風晉韻的老作坊,有八百年來的風與月。
這是一座由南北兩院組成的堡墻式院落,南院是花園、北院釀酒作坊的原址,面積達9000平方米,房屋50余間。磚墻瓦頂?shù)哪窘Y構四合院,布局嚴謹,左右對稱。
老作坊內(nèi)有八口古井,最古老的源自元代。元代古井上建有一座亭子,即明洪武年間建造的“申明亭”。亭子后面的墻上,嵌有明末清初書法家傅山手書“得造花香”。行走在其中,會與矗立此處已久的古建邂逅,也會不時看到歷經(jīng)歲月侵蝕的題刻,如“寶泉”“杏花名跡”“味重西涼”“泉甘酒冽”“申明亭酒泉記”。
如今的老作坊,還能看到門市、賬房、掌柜室、展覽室、作坊、酒庫,也能看到釀酒師傅秉承古法的人工釀造技法。
八百多年幾乎未間斷的釀造歷史,老作坊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汾酒的一個信仰。
那么,什么是汾酒?
是傳承千年而不衰的杏花村佳釀?是載入正史、一舉成名的國之瑰寶?還是工藝精湛、源遠流長的國家名酒?
都是,也都不是。
汾酒就是汾酒,是承載著黃河、汾河流域人文地理與歷史傳承的汾酒。
汾河滔滔、黃土漫漫,釀酒之風、綿延不絕。
看小口尖底甕與地缸的一脈相傳,聽杜牧吟詠千年的詩句;看非遺技藝的傳承,聽老作坊的訴說;看萬里清香路的縱深,聽楊得齡“振興國酒”的激揚……
什么是汾酒?
這就是汾酒。
文|醉美團隊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