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故事會】走進“第一實干家”,舜帝的一生知多少?
《史記》載,“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舜年二十以孝聞”。
舜帝是上古時代部落首領,中華民族共同始祖“三皇五帝”之一。舜帝“德為先,重教化”,孝順友愛,帶領人們由野蠻走向文明歷史,成為中華道德文化的鼻祖。
(一)舜的誕生與青年時代
舜帝本姓姚,名“重華”。是顓頊的第六代孫,顓頊是五帝之一,位于黃帝之后,帝嚳之先。
舜生于姚墟(今山東鄄縣),據(jù)說舜出生前夜,其父瞽叟夜里夢見有鳳凰出現(xiàn),瞽叟為此很高興,認為有神明之意。舜出生時,手握石椎,胸懷神珠,每只眼睛都是兩個瞳孔,為此取名為“重華”。之后舜的母親去世,父親瞽叟的眼睛也失明。這一系列的不幸,讓父親開始討厭舜。后父瞽叟再婚,生下兒子象和女兒,繼母和小兒子象因而更得父親的寵愛,舜更受到繼母和小兒子的排擠。但舜從不計較這些,非常孝順父親和繼母,鄉(xiāng)里一也直傳揚他孝順的美名。
即使這樣,繼母還是多次向瞽叟說舜的壞話,兩人最終決定殺死舜。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載:“舜父瞽叟頑,母嚚,弟象傲,皆欲殺舜。舜順適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在側?!彼磶状嗡览锾由詈蟛坏貌浑x開家鄉(xiāng)。他在歷山(犁山)辛勤耕稼,在雷澤(今屬山東菏澤)漁獵,在黃河之濱(今三門峽澠池一帶)燒制陶器,在壽丘(今山東曲阜)制作日用雜品,在頓丘(今河南??h)一帶經(jīng)商做生意。舜因品德高尚,大家都喜歡和他為鄰。每到一處,百姓都歸屬于他,舜逐漸成為了一個眾望所歸的人。
此時,堯帝正在到處尋訪圣賢,準備禪讓帝位。有人推舉舜,說他既孝順又有才干。堯帝聽說了舜的事跡,就從草廬中征用舜。堯帝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許配給他,并讓九名男子侍奉舜,以考察他的德行。
(二)舜帝繼位
后來,堯帝為了考察舜的政治能力,又讓他職掌五典、管理百官,負責迎賓禮儀等,這些舜都能勝任。在傳位之前,堯帝設下了最后一道考驗,就是讓舜獨自穿越森林。舜進入森林后,雷鳴電閃、風雨交加,但他毫不畏懼,勇往直前,沿途那些兇猛的飛禽走獸都不敢冒犯,最終穿過了森林完成了考驗。
這時,堯帝夢到自己的眉毛和頭發(fā)變得一樣長,知道時機到了。于是堯帝讓舜以太尉的身份代己攝政。幾年后,堯帝崩,國家禪讓給舜;歷史進入了舜帝時代。
(三)治國之道
舜德昭彰,源遠流長。舜帝不僅是中華道德文化的創(chuàng)始人,更是華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舜帝在位的數(shù)十年里,“勤民事,苦憂人”“只為蒼生不為身”,以德治理天下,舉才任能,懲惡揚善,從而造就了“天下為公”的太平盛世。
據(jù)說他有臣子五人,而天下大治。這五人就是禹、稷、契、皋陶和伯益。后來,禹是夏民族的祖先,契是殷民族的祖先,后稷是周民族的祖先,皋陶是秦民族的祖先,在各自的民族起源神話中非常重要。先秦兩三千年,四個大王朝,都是舜臣子的后代創(chuàng)造,可見舜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四)舜帝南巡
舜帝治國有方,天下大治,西海升平。
①一首韶樂
相傳,舜帝從山西舜都城出發(fā),帶著女妃娥皇和女英,過黃河南巡。路過澠池時,看到一座山,其風景甚好,特親制“韶樂”,與民同樂。有鳳凰來儀,百獸率舞。關于舜帝南巡,后人也多有記載,明代都御史柳應辰《韶峰疊翠》詩曰:“奇峰矗矗倚青霄,天籟時聞奏舜韶。左映金烏添秀麗,右窺玉兔峣。芙蓉濕處春初染,螺黛濃時霧欲消。爽氣鐘靈多俊杰,幾回翹望想孤標?!薄?/span>
據(jù)說,孔子曾聽韶樂而贊“盡美矣,又盡善也”,以至于“三月不識肉味”,留下了“盡善盡美”的典故。韶樂屬天籟之音,夏商周三代帝王均把《韶》作為國家大典用樂。傳至秦漢時,《韶》在國樂中的位置達到了極致。作為一種集詩、樂、舞為一體的綜合性古典藝術,韶樂以“盡善盡美”的藝術形式、“美輪美奐”的藝術魅力,為人們帶來心靈上的洗滌與熏陶。韶樂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發(fā)展中,更有著教化萬民、維護統(tǒng)治的重要作用。
②一個村莊
舜帝在此山創(chuàng)作韶樂,這座山即為韶山,在如今的三門峽澠池境內。韶山層巒疊嶂,林壑幽美。韶山腳下,有一村落,居住在這里的人們抬頭就可以看到韶山的美景,這個村落便被稱為“仰韶村”。當年舜帝南巡,在韶山腳下訪問百姓,教化民眾,帶他們學習紡織,營造土屋,種植谷物,制造陶器。
歲月流轉,時代更迭。這座小山村,在華夏歷史千年的長河里一直悄無聲息的存在著。直到有一個高鼻梁的外國人的出現(xiàn)。
1921年的一天,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踏上了黃河南岸這座小山村的土地上,經(jīng)考古發(fā)掘,這里出土了大量的彩陶器具,以其發(fā)掘地將其命名為“仰韶文化”。這一縷自7000年的文明星火,才從厚厚的泥土中逐漸顯露出它的光芒。1921年首次發(fā)掘,標志著中國考古學的誕生。時隔百年,在仰韶村遺址考古發(fā)掘百年之際,有重大成果顯示,仰韶時期尖底瓶殘留物中有發(fā)酵糧食酒的證據(jù)。這進一步實證了中國酒源源于仰韶文化時期。而更為幸運的是,這脈酒源有了切實的載體,那就是生于澠池大地上的仰韶酒,如今這杯仰韶酒已走出澠池,走出了河南,走向了全國,也將走向世界。
憑將一掬以觀滄海,足可感念累世風采。如今的澠池仰韶村,流傳著舜帝的傳說,隨處可見的仰韶文化元素,滿目青青的田野間,看得見樹綠,聞得見花香,聽得到鳥鳴,它淳樸、自然、厚重又不失活力,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人踏上這片土地,感受屬于它的獨特魅力。
(五)第一實干家
后舜帝繼續(xù)南巡,途中死于蒼梧,葬于九嶷山。據(jù)說娥皇、女英二妃聽聞噩耗,淚灑湘江,滴滴清淚灑在竹子上留下了斑斑痕跡,斑竹又稱“湘妃竹”?;仡櫵吹囊簧?,他作為一個沒有學歷、家庭、背景的少年郎,恪守孝道,心懷仁義之心;從出生地姚墟走出來,一個人歷山耕種,雷澤打漁,黃河制陶,顯示出非凡的才干和人格;20歲便聞名天下。后舜執(zhí)政,更重修歷法,效法天地,召見諸侯,明定賞罰,考察民情,創(chuàng)制陶器。以仁德教化天下,四海升平。實乃千古第一實干家。
舜德昭彰,世承其祥;
知所從來,思所將往;
心懷恭敬,傳承發(fā)揚。
(編輯 吳洪)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