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姐炸串下沉市場的產品邏輯:主打“普適性”
2021年4月,南京無邊界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喜姐炸串品牌門店數量正式突破900+。截止目前,加上正在裝修、籌備中的店鋪,全國“1000+門店”的階段性目標也已經達成。

在2020年,即使面對疫情沖擊、餐飲行業(yè)整體盈利下行的現(xiàn)狀,喜姐也穩(wěn)步構筑品牌勢能、建立品牌矩陣;縣城開店的比例甚至高達36%,在?炸串?這一休閑美食品類賽道中遙遙領先,成為真正實力派的“頭部品牌、并真正做到了市場下沉。

一桶國潮炸串,成就了喜姐炸串品牌,也成就了一段餐飲界的“傳奇”:小吃小喝在口味、產品性價比和品牌調性上做到“極致”,就可以突破?小品類?的刻板印象、把成功復制給旗下門店。
想要分析喜姐家門店火爆、下沉市場的“成功之道”,就要從他們的產品邏輯談起:經過幾輪迭代優(yōu)化、喜姐目前穩(wěn)定的菜品,呈現(xiàn)出了一種“普適性”。
——不僅僅是“萬物皆可炸”的普適性,也是“向市場爆款看齊”、“向Z世代口味看齊”,并且“給產品做加法,給價格做減法”的普適性:
老少咸宜的肉食占據喜姐產品榜的大半江山、針對年輕人更愛的辣口味而秘方調制的撒料和醬汁征服味蕾、精選更優(yōu)質的原材料,佐以更親民的價格;加上富有國潮流行感的設計元素和討喜的紅色……不僅以口味征服粉絲味蕾,更以高性價比和高品質贏得更高復購率。好吃、好看又有“牌面”,讓喜姐成為一二線城市年輕人們愿意主動合照打卡社交網絡的“網紅品牌”;而品種多、“你在朋友圈見過的,我都有”的這一菜品邏輯對于鄉(xiāng)鎮(zhèn)的年輕人則更具吸引力。

在供大于求的一線城市,舍棄比全面更重要,減法比加法更重要;但在下沉市場,恰恰相反。
要的就是產品多、品類全,最好是“你在朋友圈見過的,我都有”,才能成為小鎮(zhèn)青年的心頭好。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