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膳食 科學補鐵
鐵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是體內血紅素和鐵硫基團的成分與原料,還是許多酶和免疫系統(tǒng)化合物的成分,參與體內氧的運送和組織呼吸過程,維持人體正常的造血功能。
鐵缺乏的原因與表現(xiàn)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DRIs)第3部分微量元素指出,18—50歲的男性鐵推薦攝入量為12毫克/天,女性則為20毫克/天,而孕婦與乳母的鐵推薦攝入量則要高于該數值。此外,中國營養(yǎng)學會婦幼營養(yǎng)分會公布的《7—24月齡嬰幼兒喂養(yǎng)指南的科學依據》顯示,我國7—24月齡嬰幼兒缺鐵性貧血的發(fā)生率仍處于較高水平。據估算,此時嬰兒鐵的需要量高達8—10毫克/天,極易因鐵攝入不足而造成缺鐵和缺鐵性貧血。
人體缺鐵有可能是因為鐵攝入不足、鐵吸收障礙或鐵丟失過多。南方醫(yī)科大學珠江醫(yī)院婦科主任醫(yī)師王沂峰表示,缺鐵最常見的危害是貧血。青少年缺鐵的話,會造成消化不良、抵抗力低下、生長速度減緩、智力低下等狀況。成人缺鐵則會出現(xiàn)頭暈嗜睡、血壓低,而孕婦缺鐵不僅會影響身體健康,還會對胎兒的健康不利。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兒科主任醫(yī)師朱宏斌表示,嬰幼兒缺鐵是影響嬰幼兒健康生長發(fā)育的重要營養(yǎng)問題,鐵元素缺乏可能會造成一系列健康問題,導致嬰幼兒皮膚、口唇、甲床、瞼結膜蒼白,造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瀉、免疫力下降等,還可能會造成嬰幼兒煩躁、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嚴重的甚至會出現(xiàn)智力發(fā)育遲滯、智力低下等神經系統(tǒng)問題。
合理搭配促進吸收
廣東省云浮市人民醫(yī)院甲狀腺、乳腺外科副主任醫(yī)師唐玉玲表示,對于缺鐵的患者,建議在平時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保證營養(yǎng)均衡,不挑食,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鐵元素的食物以補充人體所需。
膳食中的鐵分為血紅素鐵和非血紅素鐵。其中血紅素鐵是與血紅蛋白及肌紅蛋白中的卟啉結合的鐵,它以卟啉鐵的形式直接被腸黏膜上皮細胞吸收。非血紅素鐵,指含于蛋白質或蛋白質復合體中血紅素形態(tài)以外的鐵離子。非血紅素鐵主要以Fe(OH)3絡合物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在小腸上的吸收受體也不同于血紅素鐵,必須先與其他有機部分分離,還原為亞鐵離子(Fe2+)才能通過黏膜細胞被吸收。因此,血紅素鐵一般比非血紅素鐵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血紅素鐵一般來自含動物蛋白質高的食物,如瘦肉、動物肝臟、動物血和魚等。這些食物不僅含鐵量高,而且鐵的吸收利用率好,可以作為補鐵的首選?!吨袊鴭胗變何桂B(yǎng)指南(2022)》建議,寶寶滿6月齡起必須添加輔食,應首先添加肉泥、肝泥、強化鐵的嬰兒谷粉等富鐵的泥糊狀食物。7—12月齡的寶寶肉禽魚攝入量最好在25—75克,13—24月齡的寶寶肉禽魚攝入量在50—75克。
紅棗、菠菜等常被人認為是補鐵的佳品,但據中國營養(yǎng)學會婦幼營養(yǎng)分會公布的《中國備孕婦女膳食指南》資料顯示,紅棗、桂圓、菠菜、黑木耳中的鐵為非血紅素鐵,人體不能直接吸收,必須在胃酸、維生素C、有機酸等成分的作用下還原為二價鐵才能吸收,吸收率較低。因此,總體上植物性食物中鐵的吸收率是不如動物性食物的。不過,植物性食物中通常含有較多的維生素C,可以促進鐵的溶解,幫助鐵的吸收。
除了通過進食補充鐵元素外,也要注意各種食物之間的搭配。良好的膳食搭配可以促進鐵的吸收,膳食搭配不當也會阻礙鐵的吸收。比如谷物、蔬菜中含有較高的植酸,茶、咖啡、可可、菠菜中含有較高的多酚,鈣鹽形式或乳制品中的鈣,都可明顯抑制鐵的吸收。
最后,補鐵需適量,過度補鐵也會有害健康。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中醫(yī)內科主治醫(yī)師劉毅表示,鐵補多了也會對身體器官造成副作用,比如會出現(xiàn)胃腸道不適、神經系統(tǒng)異常、血色病等。專家建議,判斷身體是否缺鐵以及如何補鐵應在專業(yè)醫(yī)師指導下進行。(編輯 李闖)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食品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僅供網友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著作權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無意侵犯版權,如有內容、版權和其他相關問題,請速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盡快處理。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