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與尿酸密切相關(guān)
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年輕男性的高尿酸血癥發(fā)病率一路上升,并且年輕女性中尿酸超標的人也越來越多。尿酸水平呈普遍上升趨勢與不健康的體質(zhì)和不良生活方式有關(guān)。什么因素會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其中,飲食不合理就是引起尿酸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容易造成人們尿酸升高的生活習慣有以下幾種。愛喝含糖飲料,包括含蔗糖、含果葡糖漿、含果糖的飲料、果汁飲料、奶茶等。愛吃甜食、糖果、甜味焙烤食品(甜餅干、甜面包、曲奇等)。愛喝酒,包括啤酒、白酒以及紅葡萄酒。喜歡吃海鮮。包括貝類、牡蠣、螃蟹等。愛吃動物內(nèi)臟。愛吃烤肉、燒烤肉類,日常吃過多的牛肉、羊肉、豬肉等。吃過多的加工肉制品,如火腿、培根、咸肉、香腸等。吃蔬菜、薯類、雜糧、奶類太少,吃得過咸,長期鈉過量。經(jīng)常節(jié)食減肥或長時間生酮減肥,長期半饑餓狀態(tài),吃碳水化合物過少。運動不足,肌肉軟弱,或者運動、勞動強度過大,常常處于應激狀態(tài)。
從飲食來說,容易造成尿酸上升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吃糖太多,如甜飲料、純果汁等 研究證實,過多攝入果糖不僅會導致胰島素抵抗,而且會造成尿酸代謝紊亂。純果汁的含糖量較高,一杯果汁往往就納入了兩三個蘋果、梨、桃、橙子中的糖分,用果汁替代水果極易攝入過量糖分??赡苡腥藭枺核€能不能吃呢?能吃?!吨袊用裆攀持改希?022)》建議,每天200—350克的水果,在這個數(shù)量范圍的前提下,不會攝入過多的果糖,也不會引起尿酸水平過高。
近年來,由于淀粉糖工業(yè)的發(fā)展,果糖生產(chǎn)數(shù)量增加,很多甜點心、甜食都樂于直接使用“結(jié)晶果糖”。果糖具有良好的吸濕性,又有宜人的清甜味。不易結(jié)晶的蜂蜜也是果糖的密集來源,一些甜味食物以蜂蜜為甜味來源,同樣會攝入果糖。
魚肉海鮮越來越多,蔬菜、薯類、雜糧越來越少 研究證實,水產(chǎn)動物和紅肉類食物吃得太多,和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風險有正相關(guān)性。拿肉、魚、蝦當飯吃的孩子不在少數(shù),而魚、肉、海鮮、河鮮等食物的嘌呤含量遠高于糧食類主食和蔬菜水果。同時,它們給身體的酸負荷也比較高。最近有研究發(fā)現(xiàn),食物酸負荷與高尿酸血癥的風險有所關(guān)聯(lián)。
蔬菜、薯類和全谷物攝入量不足。很多孩子不愛吃蔬菜,每餐吃的量非常小。除了薯條薯片之類油炸、烤制食品,蒸煮烹調(diào)的甘薯、土豆、山藥等薯類也很少,主食只吃白米、白面,這樣就無法達到營養(yǎng)平衡狀態(tài)。
碳水化合物太少,身體能量不足,甚至是饑餓 食物不足時,身體只能分解自體組織來供應能量,而組織細胞的分解會產(chǎn)生嘌呤,造成內(nèi)源性尿酸產(chǎn)生增加。碳水化合物不足時,身體快速降解脂肪,卻不能把它們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就會產(chǎn)生過多的酮體,從而造成身體處理和排出尿酸的能力下降。原本沒有達到肥胖狀態(tài)的人,卻采納極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包括生酮飲食,可能會給身體帶來高尿酸血癥的風險。
在肥胖狀態(tài)下,暫時的低能量飲食或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可能會降低肥胖水平,而減肥本身是有利于預防代謝紊亂的。但是,如果人沒有達到肥胖標準,原來也沒有明顯的代謝紊亂問題,那么低碳水化合物減肥就是弊大于利的,反而會擾亂嘌呤代謝。
改善尿酸水平的建議。一是盡量不吃加油、加鹽、加糖的零食。二是多吃各種少油烹調(diào)的蔬菜,如番茄、黃瓜、生菜等可生食蔬菜,配著飯菜不加油鹽直接食用。三是主食可控量,但每餐至少要吃到50克(所謂的“一兩飯”)。運動后感覺特別疲勞時,可以增加主食的量,以促進肌肉恢復。四是盡量吃原味的主食,不吃加了油鹽的餅、燒餅之類的面點,也不吃面包和點心等焙烤食品。五是每天定時定量早餐。六是不喝甜飲料(包括代糖飲料)、不喝奶茶、不喝加糖的咖啡。七是吃飯時專心體會食物的飽感。八是晚餐后盡量不吃東西。九是兩餐之間餓了可以喝脫脂奶,吃少量水果,但水果每天不要超過400克(帶皮核重)。十是飯后半小時之內(nèi)不要坐下,可散步或站著工作。十一是優(yōu)先選擇減油減鹽的菜肴。如果吃一個濃味的菜,要用少油無鹽的菜來平衡。十二是不吃加油、鹽、糖的花色主食,只吃原味。十三是每天吃燕麥片、雜糧飯、全麥饅頭等全谷主食。小米、糙米、燕麥等全谷物的嘌呤含量并不高,建議購買即食燕麥片,早餐自己沖一碗,替代白米粥。十四是餐前喝一碗不加鹽的湯或一杯白水,先吃一小碗蔬菜,再吃半份其他菜肴,最后吃米飯、饅頭等主食。十五是減輕壓力,避免熬夜,晚上盡量早點睡覺。
如果尿酸高到比較嚴重的程度,甚至發(fā)作痛風,建議求醫(yī)治療。但無論是否服藥治療,飲食和生活方式的配合都是重要措施。一定要堅持健康飲食和適度運動,讓尿酸水平回歸正常范圍,身體代謝回到正常狀態(tài)。
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食品新聞網(wǎng))”的作品,均轉(zhuǎn)自其他媒體,轉(zhuǎn)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僅供網(wǎng)友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著作權(quán)及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無意侵犯版權(quán),如有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他相關(guān)問題,請速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盡快處理。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