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三原洪水村:花椒地里話豐收
金秋時節(jié),草木蔥蘢。走進陜西三原洪水村,椒香醉人,處處一片繁忙的景象,村民們正忙著采摘、晾曬花椒。洪水村地處山區(qū),這里的人們勤勞善良,就像樹上的花椒一樣,熱烈而醇厚。現如今,這里除了“518”早熟杏外,花椒已然成了村民致富的新產業(yè)。
洪水村黨支部副書記張芬在自家花椒地里采摘花椒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每年八至十月份,洪水村便進入了花椒采摘期,種植8畝花椒的張海泉站在自家花椒地里說:“近幾年花椒品種改良,產量高,品質好,今年預計產量能達1900斤左右,受疫情影響,今年價格雖比不去年,但相比玉米等農作物也能賣一個比較好的價錢……”,算著一年的豐收賬,張海泉的臉被紅彤彤的花椒映射的格外紅。
“采摘花椒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家3口人,種植花椒6畝,今年預計產量能達到1200斤,按最低每斤20元左右的收購價計算,光花椒這一項,今年大概能收入2.5萬元左右”,脫貧戶惠新發(fā)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村民張馨香在自家花椒地里采摘花椒
這幾年,洪水村花椒種植面積不斷增加,如何才能提高花椒的產量和品質,咸陽市市場監(jiān)管局駐村工作隊和洪水村兩委會班子深知科學種植和管理的重要性,每年都要邀請農技人員深入花椒園開展管理培訓。“花椒管護是個技術活兒,施肥、保果、修枝、病蟲害防治,一樣都不能少,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一年四次的花椒施肥很關鍵,肥施到位了,花椒的產量和品質才能有保證。” 洪水村黨支部書記惠太安介紹說。
村民豐收的花椒
“小花椒,大產業(yè)”,據了解,洪水村花椒產業(yè)已發(fā)展到2400余畝,通過近幾年不斷優(yōu)化品種布局,提升花椒科學化管理水平,采取 “合作社+農戶”等模式,花椒產量和品質不斷提高,花椒產業(yè)已成為鄉(xiāng)親們致富的新路子。
駐村干部高興武在幫助村民采摘花椒
咸陽市市場監(jiān)管局駐村第一書記楊永強說:“洪水村由于地理條件獨特,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種植的花椒色澤紅艷,粒大飽滿,椒香濃郁,是餐桌調味、除濕止痛、驅蟲殺菌的佳品,目前,花椒已全部成熟,鄉(xiāng)親們正在采摘和晾曬,熱忱歡迎全國各地客商前來采購”。
花椒的香,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花椒的紅,是黨的好政策實實在在落地扎根。村民們相信,在黨的好政策引領下,在咸陽市市場監(jiān)管局駐村工作隊和洪水村村委會班子的帶領下,依托當地特殊氣候條件,洪水村一定能描繪出一幅別有韻味的新時代鄉(xiāng)村振興新畫卷,老百姓的日子也會像花椒一樣越來越紅火。
(田森源 喬義平 張瀟演)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