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下)以食會友 舌尖上的美食外交
文 / 介苗丁
2006年10月,中非論壇峰會在北京召開,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宴請了各國領導人,既不鋪張又眾口皆調的四道主菜贏得了各國領導人及其夫人的喜愛和贊揚,連餐桌上的菜單也被客人們收藏了。
其實,宴請絕非僅是外事交往中的一個接待程序。因為,宴請的地點和環(huán)境、菜肴的準備、菜單的選擇、飲食的安排,不僅傳遞出禮遇和規(guī)格,還會成為外交事務中的一個亮點,有時某道菜肴都會被賦予特別意義,甚至會成為一個歷史中的重要折點。
2014年,美國國際沖突問題專家約翰·娜福曼在華盛頓大學開設了《美食外交》課程,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她認為美食應當作為一種工具,促進國家間文化的理解和認同。2022年6月13日,外交部發(fā)言人趙立堅在海外社交媒體上發(fā)布了一張長沙黃興南路步行商業(yè)街的圖,并配文“Foodcourt,Changsha,#China?!毕蛉蛲平殚L沙。網友看后紛紛點贊留言,分享長沙美景與美食,該話題也迅速沖上微博熱搜。
中國的美食文化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在數千年的對外交往中,直接影響到日本、蒙古、朝鮮、韓國、泰國、新加坡以及美洲、非洲國家,是東方飲食文化圈的中心。
深得尼克松總統(tǒng)厚愛的白袍蝦仁1972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在中國政府為其舉辦的歡迎晚宴上,有一道菜肴就在這次中美外交中發(fā)揮了極大的促進作用,那就是白袍蝦仁。
訪華的晚宴期間,周總理將宴會上的菜肴向尼克松做了簡單的介紹。在各式各樣的美食中,一盤胖乎乎的蝦仁吸引了尼克松的目光,他心想看起來這么簡單樸素的菜肴究竟是什么樣的味道。當他拿筷子夾起一顆蝦仁放進嘴里之后,鮮甜爽口的味道在唇齒間蔓延開來,頓時驚艷無比。作為外國來賓,尼克松可能意識到自己不能夠太過失禮,但最終也沒能扛過美食的誘惑,將一盤蝦仁一掃而光。
看到尼克松如此喜愛這道菜肴,周恩來總理也露出了真誠的笑容,經歷這次宴會,白袍蝦仁也被列入了國宴的菜單。
在這場歷史性的外交活動開始之前,中國政府就做了許多方面的部署,在招待賓客的菜肴的選擇上就提出了很多方案。有的人建議說會議是在北京進行的,如果用北京菜肴來招待尼克松可能更具有地方特色。也有人認為在外交活動中,照顧到賓客的腸胃舒適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推薦了比較清淡的粵菜。另外,極具中國特色的川菜也被提上了議程。
究竟選擇哪一菜系,一時間難以做出抉擇,于是川菜、魯菜、粵菜的大廚們各做了一份菜肴讓周恩來總理先品嘗一番,最終確定了菜單,白袍蝦仁就在此次國宴菜單中。
全球掀起美食外交熱潮食物及其符號可用于交流思想、價值觀、文化和態(tài)度。不同的社會文化不僅體現在思維差異等方面,通過不同國家為高級外交官提供奢華盛宴,以及宴會上的服務和食物烹飪的風格,也可以巧妙的描繪出不同國家、地域之間的文化差異。這就是為什么美食自古以來都是傳統(tǒng)外交重要的組成部分。
接待外國政要的宴會更象征著國與國之間重要的外交關系。2003年,英國為接待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舉辦了一場盛大的皇家宴會,以表明俄羅斯領導人首次國事訪問的重要性。
由國家元首舉辦歡迎宴會可以進一步密切外交關系,也被稱作“胃外交”?!拔竿饨弧币辉~最早出現在《經濟學人》的一篇文章中,是關于泰國向世界推廣其食品文化和烹飪藝術的公共外交活動。在美食外交活動中,各國將食物作為推廣其文化和建設自己國家形象中的一部分,使其國家食品工業(yè)全球化,從而吸引更多外國游客?!拔竿饨弧辈辉倬窒抻谡秃退麄兊膹N師,還包括食品企業(yè)、旅行社、公關公司、公共外交從業(yè)者、電視烹飪節(jié)目和社交媒體。
過去幾年,多個國家效仿泰國美食外交運動的成功案例,開始推廣自己國家的美食文化和烹飪技巧。日本發(fā)起了一場全球壽司運動,并成功將其傳統(tǒng)美食“和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韓國將泡菜推向世界,成功將發(fā)酵泡菜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秘魯推出了Cocinaperuana(秘魯椰子運動)并創(chuàng)造了南美洲最大的食品盛會。印度尼西亞駐美國大使館成立了一個餐廳工作組,將印度尼西亞食品推廣到美國。馬來西亞政府發(fā)起世界廚房運動,將馬來西亞食品帶給外國人。墨西哥政府宣布該國的美食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新加坡政府創(chuàng)建了新加坡安可文化活動,以展示其最優(yōu)秀的藝術、文化和美食。中國在聯合國總部啟動中國美食節(jié)以推廣其美食。俄羅斯駐印度大使館在展會上展示了俄羅斯餡餅和俄式烤羊肉串。朝鮮也在阿姆斯特丹開設了一家餐廳以讓西方人更了解朝鮮。
一些學者從人類學和社會學的角度來研究美食全球化、美食文化和美食旅游,關于“胃外交”的研究也正在逐漸增長,越來越多的國家對美食外交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食品成為打造國家品牌的工具之一一些學者認為,一個國家的形象可以為該國產品帶來積極的聲譽,例如法國的葡萄酒和香水譽滿全球。在哥倫比亞,CafedeColombia這一品牌的咖啡被宣傳為該國象征,成功說服了許多美國消費者將CafedeColombia視為優(yōu)質咖啡。阿根廷駐美國大使館創(chuàng)建了一個微笑牛肉俱樂部,每周在大使官邸邀請美國記者、國會議員、政府官員和各國外交官一起享用阿根廷的牛肉和葡萄酒。
食品用于公共外交的趨勢一直在增長。相關報告說,日本政府納入了以壽司為代表的食品,加入其全球軟實力運動。將日本飲食文化傳播到國外一直是日本自2005年以來的國家戰(zhàn)略之一。日本政府創(chuàng)建了一個非營利的海外日本料理店,向海外推廣傳統(tǒng)日本料理以及使用日本食材和日本烹飪技巧。
相關報道也指出,韓國的食品工業(yè)和國家旅游組織與法國藍帶烹飪學校聯合出版韓法融合食譜菜肴,其中包括卡門培爾泡菜油條、泡菜糕點、奶油千層酥等食譜。韓國政府建立了一個名為HansikDevelopment的全球化機構,在世界范圍內推廣韓國食品工業(yè),并在韓國開設世界頂級烹飪學校。
各國在推廣食品方面變得越來越創(chuàng)新的同時,全球范圍內正在逐漸出現與食品有關的問題,這對美食外交是一種挑戰(zhàn)。這些問題包括食品安全、食品摻假、食品與環(huán)境保護、食品與貿易保護和對文化遺產的競爭。
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可能因食物爭端而受損,比如在2013年,馬肉被冒充為牛肉的丑聞在歐洲廣泛傳播,促使歐盟對進口牛肉加強了監(jiān)管。
對環(huán)境的破壞和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fā)也造成了嚴重的后果,比如國際法院下令日本停止在南太平洋屠殺鯨魚。從這個意義上說,秘魯的美食外交以環(huán)保意識著稱。
此外,烹飪文化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已被列為聯合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各國可能會就與食物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權利進行競爭和爭論。
美食已成為國與國之間的戰(zhàn)略競爭工具和國家品牌形象,在商業(yè)化的環(huán)境中,研究這種新的發(fā)展趨勢必會拓展公共外交的理論建設。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