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上)臨滄復式萎凋白茶加工
摘要:本文概述了以云南臨滄云南大葉種鮮葉為原料的白茶加工工藝,根據(jù)福鼎白茶傳統(tǒng)加工工藝特點,結合臨滄云南大葉種鮮葉特點以及臨滄氣候條件,探討適合臨滄大葉種復式萎凋加工白茶的加工工藝。
云南是茶樹的原產地,臨滄擁有豐富茶樹資源,是普洱茶和紅茶重要的產地,因盛產滇紅、冰島茶、昔歸茶而出名。目前,加工茶類主要有紅茶、曬青毛茶、普洱茶。隨著市場發(fā)展,臨滄開始進行白茶加工。白茶素以不炒不揉、自然晾曬的至簡工藝區(qū)分于其他茶類,主要產地集中在福鼎、政和、建陽、松溪,花色產品豐富。加工白茶的品種主要有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福建水仙等,特點是滋味鮮醇、毫香凸顯,以福鼎品質為佳。月光白是云南最早的白茶,屬于全萎凋的白茶,與福鼎傳統(tǒng)相比制作工藝較為簡單,價格也相對較低。本文就以云南大葉鮮葉為原料,采用福鼎傳統(tǒng)工藝,根據(jù)臨滄氣候條件,探討適合臨滄白茶的加工工藝。
1 云南大葉種加工白茶的優(yōu)勢
云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孕育出云南大葉種,云南大葉種內含物質豐富,茶多酚含量在30%~33%,咖啡堿含量約為4.00%~5.00%,小葉種一般茶多酚是22.38%,福建小葉種茶咖啡堿的含量為2.99%水浸出物含量高,如國家級良種勐庫大葉種水浸出物約為48%,鳳慶大葉種水浸出物約為45.83%。2015年李明月通過研究表明福鼎大毫茶多酚總量高達29.41%,而2013年李金研究發(fā)現(xiàn)政和大白茶的咖啡堿總量為4.82%,福安大白茶為4.68%,福鼎大白茶為3.13%。云南優(yōu)良品種也是加工白茶優(yōu)質原料。2019年王艷艷[1]人采用勐庫忙糯古茶園鮮葉為原料,在勐庫加工白茶,其品質為條索肥壯,色澤深綠油潤;香氣馥郁,帶花果蜜香;湯色黃亮;因其內含物質豐富,故茶湯口感醇厚甘潤;葉底肥嫩,黃綠明亮;耐沖泡,可持續(xù)沖泡12道以上。因此云南原料適合加工優(yōu)質白茶,但加工方法應與福鼎有所差異,尤其是萎凋。
2 臨滄白茶加工現(xiàn)狀
臨滄加工白茶時間較短,經驗較少,最早加工的白茶就是月光白,主要采用室內自然萎凋至足干,其發(fā)酵程度較重,屬于全萎凋的白茶,由于萎凋時間較長葉面深暗綠色略黑,葉背茸毛白毫凸顯,得名月光白。目前臨滄加工白茶借鑒福建經驗,據(jù)了解目前臨滄白茶加工主要有室內萎凋槽自然萎凋、曬棚日光萎凋、遮陰網日光萎凋、室內萎凋架自然萎凋等方法,加工原料有云南大葉種生態(tài)茶、古樹茶等采摘一芽二、三葉為主,加工沒有統(tǒng)一標準,雖借鑒福建經驗但靈活性不夠,既想達到福建白茶的色澤,又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且沒有結合云南大葉種品種特點和氣候等,進而出現(xiàn)萎凋程度太輕、時間太短,做工粗糙,不懂白茶加工原理等問題。
3 臨滄白茶加工工藝
臨滄目前白茶主要以葉茶為主,少量芽茶,本文主要針對復式萎凋加工白茶技術探討,以秋茶為例:
3.1 鮮葉選擇
以大葉種肥壯的一芽二三葉為原料,鮮葉新鮮,無損傷擠壓,及時用籮筐運輸,無堆積為好。
3.2 萎凋
萎凋目的:通過一定溫室條件,鮮葉萎凋散失絕大部分水分,促進物質水解、氧化,形成白茶品質。
要領:萎凋以竹匾為主,根據(jù)大葉種芽葉肥壯含水量高多、水分含量高的特點,采用不同嫩度芽葉分開萎凋,嫩葉薄攤,老葉厚攤,晴天略厚,陰雨天薄攤,萎凋采用復式萎凋,根據(jù)臨滄市鮮葉采摘情況,一般下午18:00以后鮮葉運輸?shù)綇S,復式萎凋以日光萎凋與室內自然萎凋交替進行。日光萎凋選擇早上9:00-11:00,或者下午16:30-18:00。由于臨滄光照強度大,芽葉含水量高,為保證莖葉失水平衡,每次日光萎凋至葉面微熱移入室內,一天日光萎凋次數(shù)掌握3~4次左右,早上9:00左右開始第一次日光萎凋,時長在30min左右,移入室內自然萎凋30~60min,10:00左右開始第二次日光萎凋時長約為15~20min,然后移入室內自然萎凋至下午16:00左右,下午16:00左右開始第三次光萎凋,萎凋時間掌握在20min左右,由于臨滄地理環(huán)境原因,光照時間長,下午依然光照強度大,萎凋后移入室內自然萎凋。第二天以后根據(jù)需要進行2~3次左右日光萎凋。
萎凋技術參數(shù):(1)攤葉厚:莖稈粗壯的攤1-2cm,瘦小細嫩的攤3~4cm(2)室內萎凋條件:無陽光直射、風速均勻、通風良好,秋季室溫在20-25℃,空氣相對濕度50%。(3)萎凋時間:翁開振[2]研究認為福鼎白茶萎凋總歷時以45~60h最適宜,不得少于36h或多于72h,前者帶青氣,滋味青澀;后者易轉黑霉變,品質下降甚至劣變。而芽葉肥壯的萎凋時間相對長,臨滄則需要60~-72h。
3.3 拼篩
福鼎拼篩一般是約七八成干時,及時進行并篩。每2~4篩并為一篩。云南大葉種本身由于芽葉肥壯,采摘一芽二三葉,在萎凋過程中大葉種梗葉失水不均勻,因此拼篩時間與福鼎應有所不同,一般秋季臨滄室溫18~20℃左右,水分蒸發(fā)速度較慢,加上大葉種莖稈肥壯,白天氣溫高光照強,因此莖葉水分蒸發(fā)不均勻,一般在萎凋18h,日光萎凋第二次后就進行第一次拼篩,2篩拼1篩,這個時候拼篩可以保證莖稈水分回勻到葉內,否則會出現(xiàn)死綠。而在芽葉萎凋36~48h左右進行第二次拼篩,2~4篩拼1篩,進一步保證莖葉失水,同時進一步促進水解和氧化。
3.4 堆積
由于大葉種茶多酚含量高,莖稈水分含量高,通過萎凋和拼篩之后,為了彌補萎凋不足,并促使梗脈水分重新分布,促進多酚類物質的適度氧化和轉化,減少茶湯苦澀味,增進滋味的醇和度,而且還能達到除去部分青味的效果。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在八九成干時進行堆積,莖稈還有大約10%~20%的水分,2019年王艷艷[1]采用勐庫原料進行加工認為堆積不同溫度厚度不同,含水量不同也要靈活堆積。因此秋季天氣干燥堆積厚度在15~20cm左右,含水量低可以采用籮筐堆積30cm,保水保溫效果好,堆積4~6h左右再進行干燥。[2]
3.5 干燥
目前福鼎白茶干燥方式主要采用烘干為主,云南目前采用的主要是陰干和曬干,根據(jù)大葉種的特點一般曬干可以保留部分酶的活性,對于后期貯存價值更高,曬干的過程中也可以促進一部分氧化,使茶湯厚度增加。一般堆積后直接薄攤在強光下暴曬至足干。
4 實驗結果與分析
表1 不同品種不同老嫩復式萎凋白茶內質
注:樣品1:丫口肥壯芽葉 樣品2:鴻運細嫩短小芽葉
樣品3:邦東成熟度高老葉(夏茶) 樣品4:鴻運萎凋時間短(CK)
為了證明臨滄復式萎凋加工白茶的可行性,本文秋季選用臨滄不同產地原料進行加工,并對加工后的白茶進行開湯審評,臨滄復式萎凋白茶外形芽葉形態(tài)自然,葉面葉色深綠或暗綠,葉背銀白,整體光澤性好,條索肥大,部分葉緣微紅,芽毫顯露,干聞香氣清鮮帶甜。而福建白茶傳統(tǒng)白茶其成茶具有“外形自然,滿披白毫,香氣清鮮、毫香凸顯,滋味鮮醇,湯色杏黃”的品質特征。通過表1可知,臨滄復式萎凋的白茶品質正常,也有自己的特點,整體發(fā)酵度較福建略高,香氣清香且明顯帶花香,入口綿度、滑潤度好,滋味整體以甜和爽口為主,樣品3選用邦東大樹茶夏茶為原料,經過一段時間儲存品質提升,對照樣品4,由于萎凋不充分、程度較輕內質中還是出現(xiàn)一些不足,如香氣不透、鈍濁、喉部略干、湯中有青味等問題。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復式萎凋加工白茶技術是通過一定溫室條件,鮮葉萎凋散失絕大部分水分,促進物質水解、氧化,形成白茶品質。本文探討了用云南大葉種加工白茶,需要了解白茶萎凋原理掌握變化規(guī)律,結合當?shù)厍闆r,靈活加工,尤其是復式萎凋的應用,根據(jù)原料、天氣、場地、工具等因素靈活萎凋。(臨滄高級技工學校 楊四潤)
參考文獻:
[1]王艷艷。淺述云南勐庫大葉種白茶加工工藝[J]. 中國茶葉2019,(10):38-39,43。
[2]翁開振、翁麗娟、吳加旺。福鼎白茶加工關鍵技術研究[J]. 現(xiàn)代食品,2019(17),50-52。
作者簡介:楊四潤(1985.12-),女,云南大理,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茶葉加工。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