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陶到瓷,人類走過了漫長的文明發(fā)展史 ‖ 仰韶彩陶坊?對話河南文博(22)
“文明的胎記,華夏的驕傲。仰韶彩陶坊,對話河南文博!歡迎大家“讀博”,本期我們來參觀汝窯博物館,在觀瞻這“似玉非玉而勝似玉”,“雨過天青云破處”的汝瓷色澤?!?/span>
仰韶時期的彩陶文化延續(xù)數(shù)千年,從史前到宋代之前,陶器基本承載著人類實用、觀賞以及祭祀的多重功能。直到宋代,瓷器才全面替代了陶器,宣告瓷器時代的到來。
無論是陶器還是瓷器,均與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息息相關??梢赃@樣說,從陶到瓷,人類走過了漫長的文明發(fā)展史。
今天,當我們一起欣賞汝窯遺址上出土的汝瓷時,在感受宋人卓絕的文化品味、淡遠的審美境界和對生命的超然感悟時,我們透過這千年美學和燒制工藝上的登峰造極,是否會想起爐火里曾經(jīng)的“彩陶”模樣?正是人類對自然、對生命、對藝術審美的不斷追求,才讓幾千年中華文明在人類歷史向前邁進的過程中,給我們留下了永恒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血脈——比如現(xiàn)在各大博物館展出的史前文物中各式各樣的彩陶,包括今天我們喜歡的汝瓷。
01
發(fā)掘文化遺產(chǎn),幾代文博人努力尋訪汝窯
汝窯博物館以及汝窯遺址展示館就在今天的河南寶豐縣清涼寺村。“家有萬貫,不如汝瓷一片”,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為尋訪汝窯遺址,我國幾代文博工作者付出了巨大努力。
清涼寺村,北依汝水,西傍伏牛,有著得天獨厚的瓷土資源和瓷器燒造傳統(tǒng)。依據(jù)目前的考古資料,清涼寺窯約創(chuàng)燒于晚唐五代,北宋中晚期是清涼寺窯燒造的鼎盛時期,不僅器形更加豐富,釉色及裝飾手法也更為完美,為北宋晚期供御汝瓷的燒造打下了基礎。
據(jù)寶豐縣文物保護利用中心主任、寶豐汝窯博物館館長王團樂介紹,自1987年以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清涼寺汝窯遺址先后進行了14次發(fā)掘。出土了大量汝窯瓷器標本,且許多器型都是傳世汝瓷中前所未見的。多年來,在他的努力和主張下,汝窯博物館在2010年開始規(guī)劃設計,經(jīng)過國家批準批復后,2012年遺址展示館開工建設,2014年汝窯博物館開工建設。2017年元月,遺址展示館、汝窯博物館相繼對外開放,現(xiàn)有館藏文物22,000余件,展出文物1,000余件,其中20余種器型為傳世汝瓷中未見,目前現(xiàn)有一級文物5件。
02
陶瓷藝術的至臻至美
“似玉非玉而勝似玉”,“雨過天青云破處”,是對清雅素凈、溫潤古樸美如玉的汝瓷色澤最美妙的描述。因此,在宋代“汝窯、鈞窯、官窯、定窯、哥窯”五大名窯中,汝窯排在了首位,歷來有“汝窖為魁”之稱。
“汝瓷非常尊貴,它本身在歷史上太少了,是最精美的陶瓷,而陶瓷里頭,沒有再比它更高級別了?!痹L問當天,王團樂主任進行文物介紹中時,不斷發(fā)出這樣的慨嘆。
宋代是我國陶瓷發(fā)展史上的繁榮昌盛時期,由宮廷直接壟斷或派職官進行監(jiān)燒,專為宮廷顯貴燒制御用品。為了顯示皇家的獨尊,產(chǎn)品禁止在民間流通和仿制。
對汝窯遺址的保護和對汝瓷研究的專注與熱愛,給王團樂本人的生活與工作帶來重大影響。他在清涼寺遺址保護和發(fā)掘過程中,傾注了極大的熱情,甚至在一些發(fā)掘過程中全程參與。
“由于汝窯在五大名窯中工藝復雜,燒制技藝難度極大,燒制過程工匠們不惜工本,我們看到汝瓷‘似玉非玉勝似玉’的質感,事實上是工匠們在釉中摻入了珍貴的瑪瑙,因此,燒出的天青、天藍、豆綠等釉色,在我國的陶瓷藝術上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位,至今仍難超越,同時也折射出了宋代‘返璞歸真、天人合一’的哲學與審美理念?!痹诒姸嗳甏晌奈镩g講解的過程中,王團樂對每件器物的講解如數(shù)家珍。
一部陶瓷史,就是一部人類文明史。今天,當記錄著人類科技進步和文化發(fā)展的畫卷向我們鋪展開來,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無論是石器時代一萬多年前的土陶,還是距今約5000-7000年的仰韶彩陶,還是當今我們正在使用的高科技陶瓷,這些歷經(jīng)漫長、各類繁雜、工藝特殊的中國傳統(tǒng)陶瓷發(fā)展,無一不浸透著人類智慧的結晶,更凝聚著幾千年華夏文明延續(xù)的厚重力量。
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食品新聞網(wǎng))”的作品,均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僅供網(wǎng)友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著作權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無意侵犯版權,如有內(nèi)容、版權和其他相關問題,請速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盡快處理。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