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彩陶坊?發(fā)現(xiàn)非遺之美(39)‖當陽峪絞胎瓷:"瓷中君子"重放異彩
中國食品新聞網(wǎng)訊(吳洪)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體現(xiàn)。仰韶彩陶坊,發(fā)現(xiàn)非遺之美——讓更多非遺被看見、被展現(xiàn)。本期我們通過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焦作當陽峪絞胎瓷制作技藝河南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李文獻,來了解當陽峪絞胎瓷制作技藝的非遺之美。
01表里如一“君子瓷”
絞胎瓷,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顏色瓷泥采用獨特的絞胎手工技法相間糅合制胎成型、焙燒而成。
唐代和尚釋玄應、慧琳在《一切經(jīng)音義》中解釋“絞”說:“絞飾上,交效反,《考聲》云:‘絞,謂繒黑黃間色也’?!苯g胎,即將兩色瓷土絞成泥片,疊合、絞揉、切片、拼接、擠壓,盤旋蹙結(jié)成紋理,最終呈現(xiàn)“遍地皆花,如織錦,然多圓紋,濃淡可挹”的糅合之美。孟子曰:“君子本色,表里如一”。被譽為“瓷中君子”的絞胎瓷,便得名于其“表里如一”的天然秉性。
絞胎瓷源于唐,興于宋。唐代有鞏縣窯、渾源窯。五代、北宋時期,絞胎陶瓷的制作技藝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有鞏縣芝田窯、當陽峪窯、魯山窯等多個窯口都有生產(chǎn),其中以河南焦作的當陽峪窯作為代表。千余年來在焦作境內(nèi)世代相傳,因主要產(chǎn)于當陽峪窯群區(qū)域,故稱“當陽峪絞胎瓷”。
焦作北依太行,南臨黃河,是我國第一位制陶官寧封子的故鄉(xiāng),因“焦家的陶瓷作坊”而得名。豐富的自然礦藏資源和黃河文化中心區(qū)的地緣優(yōu)勢,為當陽峪絞胎瓷制作技藝的產(chǎn)生和延續(xù)提供了先天的物質(zhì)和豐富的文化土壤。
“時惟當陽工巧,世利茲器,埏埴者百余家,資養(yǎng)者萬余口”,焦作當陽峪現(xiàn)存大宋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德應侯百靈翁之廟記碑》,是我國目前現(xiàn)存三大窯神碑之一,碑身所刻的篆書文字,見證著這口瓷窯千年前的繁榮興盛。
“開時光彩驚奇異,銅色如朱白如玉。”北宋瓷官程筠曾對該瓷大加贊賞。此瓷的花紋,由胎而生,釉色透明,花色斑駁,宛若渾然天成,裝飾技法有刻花、半畫半刻、填彩、三彩式絞胎等,其中以絞胎技法最具有當陽峪窯的獨特風格。
在北宋靖康之變后,這口淬盡烈火的瓷窯中斷了燒制,工匠們攜著技藝星散各地。絞胎瓷的輝煌,也隨之蒙塵。幸運的是,到了20世紀70—90年代,在田修朝、李文獻、李文浩、柴戰(zhàn)柱等一批匠人的不懈摸索下,歷史留下的遺憾被重新書寫。其中,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絞胎瓷制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李文獻,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
02重燃千年窯火
生于1953年的李文獻,小時候常聽老人們講花瓷(當?shù)厝藢g胎瓷的又一種稱謂)的歷史傳奇:古時貴族以擁有一件為榮、二件為富、三件為貴。老人們繪聲繪色的描繪,在幼時的李文獻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972年,一家親戚捎信,焦作市陶瓷一廠要招工,李文獻毫不猶豫地選擇到這里當工人,以便能從事他熱愛的陶瓷事業(yè)。
2003年10月,已下崗3年的李文獻偶遇一位陶瓷專家,專家的講述使他對塵封千年的絞胎瓷歷史有了一個全面了解。聽了這位陶瓷專家的介紹,他再也按捺不住多年的夢想,堅定地對專家說:“我要挖掘出失傳千年的絞胎瓷燒制技法?!?/span>
萬事開頭難!絞胎瓷制作技藝作為曾經(jīng)鼎盛于北宋時期的藝術(shù)瑰寶,在絕跡1000多年后的今天,要想“復活”它談何容易。
絞胎瓷是怎么絞的?是怎么燒的?無人給一個完整的答案。他查資料、訪專家,吃不下飯,睡不好覺。一天深夜,他偶發(fā)靈感想起家里吃的花卷饃和絞胎瓷制作似乎相通。頓時,他睡意全無,急忙起床,活了兩樣顏色的面,兩者一拼,竟然拼成了羽毛紋式樣。然而,反復試燒的結(jié)果,看到的卻是一堆堆開裂的瓷片。
李文獻陷入深深的苦惱之中,“同樣的材料,同樣的環(huán)境,古人能燒成,我們?yōu)槭裁淳蜔怀桑俊彼偎疾坏闷浣狻?/span>技術(shù)關(guān)未破,資金關(guān)又成攔路虎。困難時,他與妻子一起去郊外撿菜葉糊口。千難萬難,2006年,他爭取到了失業(yè)人員小額無息貸款政策,從銀行貸款2萬元,并先后結(jié)識了一批當?shù)孛耖g絞胎瓷收藏界人物和陶瓷制作師傅,再次開始了新一輪燒制試驗。
在試驗中他發(fā)現(xiàn):絞胎瓷由于各種胚泥不同,收縮率也不盡相同,一遇高溫,極易發(fā)生開裂、變形。摻和的胚泥種類越多,其難度越大。
找到癥結(jié)后,李文獻采取慢加溫的方式進行燒制,讓各種胚泥收縮率變小。這次窯門打開時,全羽毛紋仿古精美瓷器展現(xiàn)在他的眼前。這落梅驚風、淡落如雨的絞胎陶瓷,正如高風亮節(jié)、肅肅如松的君子,屼然呈現(xiàn)??粗@美麗的紋飾,斑駁的花紋,李文獻百感交集,不禁淚水漣漣。
03再現(xiàn)千峰翠色
在全羽毛紋絞胎瓷仿制成功后,李文獻又掌握了木紋、水波紋、條帶紋、石理紋、樹葉紋等多種仿古紋胎制燒制技藝。尤其是他燒制的仿古絞胎瓷罐、羽毛紋絞胎瓷小碗和絞胎瓷瓶,釉面光亮、色彩協(xié)調(diào)、紋理對稱,仿出了北宋時期古山陽絞胎瓷的神韻,受到了收藏者的青睞和陶瓷專家的高度評價,填補了中國陶瓷燒制藝術(shù)的多項空白。
夫唱婦隨,李文獻的愛人李祥枝也成為絞胎瓷制作的行家里手,也是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的傳承人。絞胎瓷事業(yè)上夫妻攜手,并肩同行,在傳統(tǒng)絞胎瓷品種上又研發(fā)出山水、人物、古裝等系列絞胎瓷產(chǎn)品,使絞胎瓷這一古老技藝煥發(fā)青春。
2009年,當陽峪絞胎瓷制作技藝入選第二批河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14年12月,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
“瓷”藝長青。雖已古稀之年,李文獻走起路、辦起事依然風風火火?!拔乙岩簧瞰I給絞胎瓷,做出一流的絞胎瓷,將絞胎瓷發(fā)揚光大、傳承下去,讓世界看到更多的中國美?!?/span>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