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農技中心印發(fā)《農田福壽螺防控技術指導意見》
福壽螺(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屬軟體動物門腹足綱中腹足目瓶螺科,又稱大瓶螺、蘋果螺,原發(fā)于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20世紀80年代傳入我國,在我國農田年發(fā)生和防治面積均已超過2500萬畝次,且呈現(xiàn)加快擴散蔓延勢頭。為做好農田福壽螺防控工作,保障農業(yè)生產(chǎn)安全和農田生態(tài)環(huán)境安全,全國農技中心特制定本意見。
發(fā)生分布與危害特點
據(jù)調查,福壽螺在我國北緯30度以南的省份均有發(fā)生,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江西、湖南、四川、浙江、云南等省區(qū),近年已擴散至緯度更北的江蘇、上海、河南、陜西等地。福壽螺年發(fā)生1—3代,是雜食性動物,主要為害水稻、茭白、菱、蓮藕、芡、紫云英、甘薯、慈姑、蕹菜、白菜等植物。水稻苗期至穗期均可受害,嚴重時水稻受害株率可超過60%;福壽螺將卵塊產(chǎn)于水稻、雜草等植株的莖稈及周邊溝壁、墻壁、田埂,幼螺和成螺通過咬切水稻主蘗以及有效分蘗,導致有效穗減少而減產(chǎn),影響水稻等作物產(chǎn)量和品質。
防治技術與方法
?。ㄒ唬┺r業(yè)防治。因地制宜采用水旱輪作,破壞其生存環(huán)境;及時清理溝渠及田間雜草,減少產(chǎn)卵場所;在產(chǎn)卵期放水漫灌,淹沒卵塊以降低孵化率。利用曬田時成螺主要集中在進排水口和秧田溝內的習性,早晨和下午人工捕殺滅螺。同時,應注意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造成禾苗貪青徒長,易于福壽螺發(fā)生為害。
(二)物理防治。在重發(fā)生區(qū)的下游區(qū),灌溉渠入口、出口以及稻田進水、排水口安裝阻隔網(wǎng),防止福壽螺隨水進入田間。稻田灌水后,在稻田中插30—100厘米高竹片(木條、秸稈),竹片露出水面高度50—60厘米,引誘福壽螺在竹片(木條、秸稈)上集中產(chǎn)卵,每2—3天人工清除卵塊并銷毀。每畝插設數(shù)量以30—80根為宜,田邊區(qū)域適當增加插設密度,以提升卵塊摘除效率。
(三)生物防治。在水稻移栽7—10天后至水稻孕穗末期,有條件地區(qū)可采用放鴨(日齡20—25天的雛鴨)捕食的方法,每天早、晚各放養(yǎng)一次鴨群(每畝15—20只),水稻收割后定期放鴨消殘。茭白和水稻田可養(yǎng)鱉、青魚或鯉魚治螺(每畝30—150只)。但需注意水稻幼苗期及茭白嫩芽期不宜放養(yǎng)。有條件的地區(qū)可選擇放置內含食誘劑的誘捕器,誘捕福壽螺。
?。ㄋ模┗瘜W防治。水稻田螺量達1—2頭/平方米(秧田期)或3—4頭/平方米(分蘗期)、蔬菜田苗期為害指數(shù)≥3級時,需采用藥劑防治。可選用6%四聚乙醛顆粒劑進行防治,水稻田按照400—600克/畝的用量,拌細土或化肥均勻撒施,螺害重時每10天補施1次,共2—3次;蔬菜田按照每畝480—660克的用量,拌細土均勻撒施。在福壽螺盛發(fā)期,每畝用50%殺螺胺乙醇胺鹽可濕性粉劑60—80克或70%殺螺胺可濕性粉劑30—40克,兌水進行噴霧防治,或者畝用5—10千克的茶籽餅拌勻撒施。
注意事項
?。ㄒ唬┳⒁獗3痔镩g水層。采用殺螺胺藥劑撒施后,田中應保持3—4厘米水層7天左右。
?。ǘ┳⒁馐┧幦藛T安全。嚴格按照農藥標簽說明使用,殺螺藥劑對皮膚有強烈刺激作用,施藥時應做好人員安全防護措施。
(三)注意保護水生動物。不宜在魚、蝦套養(yǎng)的田塊中使用化學藥劑防治,水田施藥7天內不可將田水排入河流、魚塘,使用植保無人機施藥時要注意避免飄逸,防止對周邊水體造成影響。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