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下)李小龍女兒起訴真功夫商標侵權
文 / 孫雙雙
十余年版權爭議,終于要蓋棺定論?
近日,李小龍有限責任公司起訴上海真功夫快餐管理有限公司、廣州市真功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廣州真功夫快餐連鎖管理有限公司,要求“真功夫”立即停止使用李小龍形象、在媒體版面上連續(xù)90日澄清其與李小龍無關,賠償經濟損失2.1億元。
該案于8月25日上午9時在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目前,該案的最終結果還需等待法院的判決。
名人商標早有爭議雙方多次對薄公堂
據媒體報道,案件原告李小龍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創(chuàng)始人、法定代表人為李小龍的女兒李香凝。實際上,李香凝維護父親李小龍形象權的行動已經持續(xù)多年。
據媒體報道,早在2010年,李香凝曾表示,已經在美國陸續(xù)將其父親的影片及商標所有權購買回來,計劃將這些資源進行整合,使“李小龍”成為全球品牌。彼時,她稱與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進行了接洽,該局復函表示,李小龍及其英文姓名"BruceLee"開發(fā)利用的權利應當歸其繼承人所有。
2019年12月,原告向上海二中院提起訴訟,要求真功夫公司立即停止使用李小龍形象,在媒體版面上連續(xù)90日澄清其與李小龍無關,賠償經濟損失2.1億元。
李香凝及其李小龍有限責任公司認為,公司合法享有李小龍相關的各種權益,已陸續(xù)在中國大陸注冊近60個與李小龍相關商標。真功夫公司擅自使用李小龍肖像,既侵犯了李小龍肖像上承載的人格尊嚴,也侵犯了財產上的利益,屬于典型的侵害民事權益的行為,應當就其侵害李小龍權利、權益的行為承擔侵權責任,立即停止使用李小龍的肖像,并賠償損失。
對此,真功夫公司當時回應稱:只是收到法院關于美國加州的李小龍有限責任公司訴訟的相關材料,除此之外,李香凝方并未與我們溝通,公司沒有侵權,不會尋求庭外和解,沒有更換真功夫品牌商標的計劃,2.1億元的索賠額沒有任何事實和法律依據。
真功夫還表示,其系列商標是由公司申請、國家商標局嚴格審查后授權的,“我們已經使用了15年。我們的商標是否侵權,多年前也曾有過爭議。但我們的商標一直沒有被判定侵權或者撤銷的行政或司法結論。時隔多年后被起訴,我們也很疑惑,我們正積極研究案情,準備應訴”。
公開資料顯示,作為此次被告方的真功夫創(chuàng)立于1990年,2004年之前叫做“168蒸品快餐店”,后更名為“雙種子”。從2004年開始,真功夫啟用了酷似李小龍的“功夫龍”形象新商標。目前,真功夫在全國有600多家連鎖店。
是否侵權存有爭議仍需等待法院判決
關于真功夫是否侵權一事,一時間成為熱議。
“對于本案我個人認為真功夫有可能是涉嫌侵權的?!北本┚熉蓭熓聞账鶎@恐魅胃邥喳惐硎?,如果酷似李小龍的形象被認定具備李小龍的外貌特征,一般社會公眾看到該圖案能夠聯(lián)想到李小龍,不可避免地與李小龍相聯(lián)系,該表現(xiàn)形象即構成李小龍的肖像內容。
值得注意的是,該案的起訴案由并非肖像權侵權糾紛,而是“一般人格權糾紛”。江蘇豐亞律師事務所律師馬新遠指出,這是因為該案比較特殊,一方面涉及逝者的人格利益,另一方面可能涉及與肖像有關聯(lián)的人格利益的保護。
“我國現(xiàn)行立法和司法實踐僅承認對以自然人面部為中心的形態(tài)和神態(tài)的保護,而不保護其他身體部位,本案中真功夫的商標面部辨識度低,是否會影響案件的走向?李小龍作為一個世界知名的功夫明星,他在一般人眼中的綜合形象(包括動作、衣服配色、經典臺詞等)是否應該被法律保護?這都是值得關注的地方?!瘪R新遠補充道,判斷是否侵犯人格權益,除了商標本身,還需要注意企業(yè)使用這個商標時,包括宣傳時是否刻意把該商標與某人聯(lián)結,是否有引導大眾對商標認知的故意。 此外,關于真功夫發(fā)布的其系列商標是經授權使用的聲明,專家也給出了不同的意見。
高曉麗表示,商標和肖像權是兩個法律關系,即使商標獲得注冊也不得侵犯他人的肖像權。但如果李小龍方認為涉案圖形不應當被注冊商標的,也可以去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評審委員會提起商標無效。
但馬新遠稱,我國《商標法》雖然規(guī)定了申請商標不得損害他人在先權利,但在先權利人應當在商標注冊之日起5年內提起無效申請,目前真功夫的商標已經注冊超過10年,所以無法提請該商標無效。
因此,該案最終結果如何,還需等待法院的判決。
形象版權案層出不窮 提高品質是根本
除了真功夫,其實還有很多耐人尋味的形象版權案件。
2018年5月,《絕世高手之大俠盧小魚》
電影的導演兼主演盧正雨起訴“盧小魚”連鎖餐廳使用其對外形象,涉嫌在未得到授權的情況下將盧正雨的肖像作為LOGO,并且店名正是盧正雨代表作中的主角名字。
盧正雨工作室表示,該餐廳一直在侵權使用盧正雨的肖像用作其招牌和宣傳、且店名是盧正雨代表作主角名“盧小魚”,誤導了大量消費者。一些因食品安全問題與該連鎖餐廳有糾紛的加盟商,以及使用該餐廳食物后感到身體不適的消費者,也聯(lián)絡我方要維權。
為此,“盧小魚”餐飲方辯護稱“此頭像為劇照基礎上的改編,并不是盧正雨本人?!弊罱K結果是一審判決盧正雨敗訴。事后盧正雨表示他將上訴到底,一定要對方撤掉招牌、道歉為止。
2022年8月26日,黃渤與山東鼎味康有機食品有限公司就肖像權、姓名權糾紛民事一審判決書公布。鼎味康公司被判賠償原告黃渤經濟損失100萬元并公開致歉。
黃渤表示,亨彥公司和鼎味康公司在未曾授權的情況下,使用黃渤的姓名和黃渤為新東方品牌代言所拍攝的照片作為肖像。
另外,在2020年4月1日,黃渤就鼎味康公司的侵權行為已經向鼎味康公司寄送過律師函,但鼎味康公司在收到律師函后并未停止侵權行為,網絡中仍存在大量鼎味康公司或鼎味康公司授權的銷售商發(fā)布的涉訴產品售賣信息,侵權后果進一步擴大。
如此看來,我國對于角色形象是否給予肖像保護確實不好進行判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企業(yè)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僅僅依靠包裝品牌打名人“擦邊球”,顯然是不恰當的。
有評論指出,商家注冊的商標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內涵和市場價值,同時不能損害他人的合法權利。商標“傍名人”,恰恰說明這種商標只是投機取巧,并沒有自己獨特的內涵,且一旦被搶注的“名人”或權利人起訴維權,涉事企業(yè)可能就會陷入窘境。對企業(yè)來說,只有腳踏實地提高自身品牌價值,提升自家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妥善處置輿情,有效規(guī)避聲譽風險,才是長久經營之道。
我來說兩句